DB14∕T 1381-2024 萱草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

ID

F075F898C83B46B0AD3E9D7098E5B945

文件大小(MB)

0.27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20 65.020.20,CCSCCSCCS,B 05 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381—2023,代替 DB 14/T 1381-2017,萱草栽培技术规程,2024-08-13发布,2024-11-13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4/T1381—2023,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 ...1,5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 ...1,6 种苗培育 种苗培育 种苗培育 ...1,7 栽植 .. 2,8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2,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 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 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 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 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 .4,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萱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 5,DB14/T138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 1381-2017《萱草栽培技术规程》,与GB/T 1381-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环境条件(见2017版的4),——删除了繁殖方法(见2017版的6),——删除了种苗质量(见2017版的7.1),——删除了栽后管理(见2017版的7.4),——删除了周年管理(见2017版的8),——删除了种苗运输(见2017版的9),——增加了土壤条件(见4),——增加了种苗培育(见6),——增加了种苗准备(见7.1.3),——增加了田间管理(见8),——更改了肉质根的规定(见3.3,见2017版的3.3),——更改了分株时间的规定(见6.1.1,见2017版的6.1.2.1),——更改了分株方法的规定(见6.1.2,见2017版的6.1.2),——更改了栽植密度的规定(见7.2,见2017版的7.2),——更改了栽植深度的规定(见7.2,见2017版的7.3),——更改了附录A萱草属宜栽品种一览表(见附录A,见2017版的附录A),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冬梅、付宝春、康黎芳、段九菊、郑梅梅、王云山、张超、贾民隆,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发布情况为:,——2017年首次发布为GB/T 1381-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4/T1381—2023,1,萱草栽培技术规程 萱草栽培技术规程 萱草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萱草(Hemerocallis)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土壤条件、品种选择、种苗培育、栽植、田间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萱草的露地栽培养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萱草,具有观赏价值的萱草属植物的统称,3.2 蘖生芽,由根颈基部萌蘖的芽,出土前为黄白色,出土后的新叶转为绿色,3.3 肉质根,具有肥大绳索状根或纺锤状膨大的块根,4 土壤条件,选择 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土壤pH值6.0~8.0之间,5 品种选择,选择 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具体参见附录A,6 种苗培育,6.1 分株苗培育,6.1.1 分株时间,DB14/T1381—2023,2,春秋两季分株较为适宜。春季为3月~4月,秋季为8月~10月,6.1.2 分株方法,分株前2 d~3 d充分浇水,挖出后剪短叶片,抖去泥土,剪去老、弱、病根。按每2个~3个蘖生芽为一丛纵向分割,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0 min消毒,也可药剂全面喷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0 min消毒,6.2 组培苗培育,6.2.1 基质,选用体积比为4:1的泥炭、珍珠岩混合基质,泥炭纤维度20 mm~45 mm,pH值6.0~7.0,6.2.2 方法,将基质装入72孔穴盘,穴盘规格54 cm×28 cm。取出组培苗,清洗培养基。按每穴一株栽入穴孔基质。组培苗栽种后立即浇透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在遮光率75%、温度20 ℃~25 ℃的荫棚下培养10 d~15 d,每隔10 d降低遮光率25%,直至全光培养。进入全光培养后,每隔10 d~15 d可喷施浓度为0.5%的液体肥,氮:磷:钾=1:1:1。小苗长到5片~6片叶时可移栽大田,7 栽植,7.1 栽植前准备,7.1.1 基肥,栽植前结合深翻施足基肥,选用腐熟有机肥,施肥量4.5kg﹒m-2~6.7kg﹒m-2,7.1.2 整地,将土地深翻30……

……